初次与她见面,刚见到桌上准备好的饮品时,她笑语道:“哟,竟然还有喝的,待遇不错啊!”印象中的她,还是“薪火计划”开幕式的优秀学长学姐代表。那时,她正立于三尺讲台之上,侃侃而谈。时至一个月后,竟成了她的采访者。她夺得过中航工业•第十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实践竞赛铜奖,获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-创业实践类竞赛国家级立项,多次参与重大课题项目和学术研究,她从芸芸众生的一隅之地走来,迈向的,是众盼所归的清华学府。她,就是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的袁依格。
碰面那天,听到自己的话不会直接成稿,没了官方式的压抑,袁依格高兴地开启了自己的Happy模式:“如果可以,我想讲讲我的成长经历。”
“成功的花,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,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,洒满了牺牲的血雨。”提及成长,袁依格最难忘的是曾经的迷惘。从小学到初中,并不是佼佼者的她,生活似低洼处的一凹清水,散乱,无向。当照顾自己的外婆大病一场,她在浑浑噩噩后对自己有了新的思考:她的未来究竟会怎样?
懵懵懂懂中,袁依格蜕了过往的闲散游荡。高中阶段,她每周刷新200页的《五三》;英语的基础太差,便从初中单词开始,一个一个重新记。成绩的显著提升是汗水的洗礼,也是“逼迫”的叠加。在高三毕业的暑假,她“逼”退所谓的“玩心”,报了托福班。本科四年,她更是延续高中时的干劲,在昼启初晨时,便前往空教室背记英语单词。这样的坚持,使袁依格大学生活中,英语一直稳步提升,在英语四六级和GMAT考试中获得高分,对两次出国交流也大有帮助。
“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,遭受过的每一次苦难,都会在你人生的某一个时刻派上用场。相信人品守恒定律,低谷期时不要轻言放弃。”这是袁依格在采访时所说,也是她过往最真实的写照。
“印象最深的是,格子姐在半夜四点半接近五点时,发了一个朋友圈,说自己准备睡了。那时的她在熬夜写项目。”
大二阶段,袁依格作为班级的团支书,同时担任团学会学术部部长,学习和工作填充着她生活的每一方空闲,但时间这块海绵终究被袁依格挤出了滴滴清水。当清晨七点的生物钟准时将袁依格唤醒,她会立即安排好一日“行程”——记录今天要做的每一件事情,具体到时间点,起止标识明确。如果突发情况发生,她会在午夜弥补白日拖下的“账单”。不会将事情拖到第二天的袁依格,常常被干事们开玩笑道,为什么总是在凌晨两三点布置任务?干事们的工作,她会一页一页地看,不是一味地告诉干事需要改进或者帮忙改善,而是一一告诉干事们为何修改,并从旁指导。
谈起这段经历时,袁依格笑称:“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们总说我闲不下来了吧。”可是工作上严肃认真的袁依格,会在小干事朋友圈的牢骚抱怨下安慰开导,会在朋友苦闷时一起出门散心。工作填充着她的生活,她排之井然有序,并报以温暖与善意。
钢琴十级、葫芦丝十级、声乐六级、OB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十佳歌手大赛最佳人气奖以及“季录”微电影大赛最佳导演奖,都是她丰富业余生活的体现。或是曾经的遗憾太多,大学四年里,袁依格不是将生活止步于学业和工作,她想要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,尝试自己没有尝试的东西。她尝试着从内敛走向外向,尝试着从专业涉及导演,尝试着不要碌碌无为到即将直博清华,尝试的脚印记忆在每一处心所向的泥土,尝试的成果洒满在身所往的住处。在未来身处清华的日子里,袁依格也会继续尝试下去。
正如她在采访结束时送给学弟学妹话中提到:“病是闲出来的”。反观社会中贴着“佛系”标签的人群,他们视跌宕为云淡,视困苦为风清。他们不争不抢,不怨不叹,可是却在滚滚凡尘中淹没了自己,迷失了方向。袁依格,一个历过化蛹成蝶,尝过通宵达旦却依旧不断追逐的人。或许,她就有罗曼罗兰口中的英雄主义,那种“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”的勇气。
(责任编辑:学工办)
|